大肠经
大肠经:5:00-7:00
(手阳明大肠经)
原穴:合谷
五行:金
四季:秋
表里关系:与肺相表里
主治:
1.头面五官疾患、口腔问题,如咽干,鼻塞,鼻血,齿痛,颈肿,喉痹,面痒、面瘫、眼珠发黄。
2.肠胃疾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
3.皮肤病,毛发稀疏无光泽。
4.肩背部疼痛不适。
主要穴位
迎香: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流鼻血,鼻息肉,鼻部不适引起的头晕头痛,口眼歪斜等。
:鼻翼外缘约一指处。
扶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喉闭,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颈部淋巴结节、颈淋巴结结核等。
:喉结最高点旁开4寸。
肩髃:肩臂疼痛、手臂颤动、半身不遂,风疙瘩、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等。
:手臂平举,肩峰前方向下凹陷处。
曲池:内风湿,外感发热、咳嗽、气喘、扁桃体炎,腹痛腹泻、肠炎,手臂肿痛、上肢瘫痪、半身不遂,荨麻疹、白癜风等。
:手肘关节弯曲时的凹陷处。
阳溪:目赤,头痛,齿痛,耳鸣耳聋,手腕手臂痛,癫痫等。
:手背朝上,翘起拇指,拇指与手腕交接凹陷处。(注:肺经的太渊穴在手腕内侧凹陷处,注意区分)
合谷:一切头面部疾病特别是热症,如头晕头痛、发热、偏头痛,目赤目痛、视物不清,牙龈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等。
:拇指与食指间虎口凹陷处。
胃经
胃经:7:00-9:00
(足阳明胃经)
原穴:冲阳
五行:土
四季:每季末月(四季皆可调理)
表里关系:与脾相表里
食物:枣、小米、南瓜、去心莲子等。
主治:
1.胃肠消化类疾病,如胃寒、胃火、胃痛、胃炎、胃溃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气血不足造成的易疲劳、身体倦乏无力,面黄肌瘦、气色不佳、嘴唇干裂,怕冷畏寒。
3.与“血”有关的疾病,如疟疾、温病、流鼻血、口舌生疮,喉咙及颈部肿痛,腹部水肿等。
主要穴位
足三里:延年益寿的要学。
1.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腹胀、腹泻、呕吐、便秘、消化不良等。
2.心脑血管疾病,如头晕、心悸、气短、失眠。
3.妇产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乳腺炎等;
4.腿部疾病,如下肢水肿、下肢瘫痪、胫膝痹痛、脚气等。
:犊鼻正下方下3寸(四指距离)。
水道:小腹胀满、腹部肥胖,小便不利、遗尿,便秘,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等。
:肚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承满:呕吐、吐血、胃病、腹胀、肠鸣、痢疾、食欲缺乏、饮食不下等。
:仰卧,在脐上5寸,上脘(任脉)旁开2寸。
乳根:咳嗽、气喘。胸闷、胸部肿痛,反胃呕吐、呃逆,腹胀,乳房结节、增生、乳汁少、乳房扁平下垂等。
:男性在乳头下1肋,女性在乳房根部弧线中点处。
人迎:头痛、眩晕、咽喉肿痛、霍乱、呕吐、饮食难下、胸满喘息等。
: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
下关:牙痛、颊肿、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耳痛儿、耳鸣、耳聋、颞下颌关节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正坐或侧伏,闭口,耳屏前约一横指,颧弓下的凹陷处。
四白:近视、白内障、青光眼、夜盲症,视疲劳、眼皮跳动、眼睑痉挛,迎风流泪,面部疼痛,头晕目眩等。
:目视前方,食指与中指并拢,中指置于鼻翼位置,食指指尖即为四白穴。
脾经
脾经:9:00-11:00
(足太阴脾经)
原穴:太白
五行:土
四季:每季末月(四季皆可调理)
颜色:黄
食物:山药、芡实、薏苡仁、茯苓、山楂、冬瓜等。
情绪:放松平和,忌忧虑焦虑。
主治:
1.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吸收功能差,食少懒言,腹胀嗳气。
2,大便异常,排便黏腻不爽、便不成形,经常性腹泻等。
3.面黄油腻,毛孔粗大,头发出油。
4.精神萎靡,失眠或嗜睡乏力,精力不集中。
主要穴位
血海:妇科及产科问题,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尽,贫血、气血不足,男科问题,如尿频尿不尽、睾丸炎,皮肤类疾病,如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等。
:坐在椅子上,膝盖内侧凹陷处上方,肌肉隆起处顶端。
阴陵泉:
1.脾胃不和、腹痛水肿、食欲不振、失眠。
2.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膜炎、腹泻、黄疸。
3.尿路感染、尿失禁、遗精,阳痿,带下、阴道炎。
4.膝关节痛、下肢麻痹。
:小腿内侧,膝关节下凹陷处。
三阴交:妇科病症要穴
1.经期各位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等,经前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白带异常。
2.脾胃虚弱,肾虚失眠,多梦惊悸,肝气郁结,气血不足等。
:小腿内侧,踝关节上3寸。
太白:脾虚脾湿造成的腹胀腹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痢疾,血糖不稳定,胸肋胀痛,脚气等。
: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隐白: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腹胀,癫狂,梦魇,惊风。
:足大趾内侧,距离指甲盖0.1寸。
卓越的品位源自卓绝的品质
让世界充满艾金灸世家∣一个有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