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阴=隂=陰:阴暗。阴冷。《说文》誾也。蔭也。气在内奥陰也。会意。从阜(fù),从侌,侌(yīn)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表示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深写的陰字是由三部分组成;左面一个耳字旁,右面的上半部是一个今字,下半部是一个云字。今:现在。立即。《说文》时也。会意;从佶亼(ji)。
雲=云:象形。由上雨下云而组成。《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山川之气。象回转形。后人加雨叫作云。综合解释;不规则的雨与云结成山川之气,在天空中来回飘动。今+云:表示云的变化特别快。由此,这个“阴”字就产生了。我们后人给这个阴字脱胎换骨了三次,从开始的隂到陰又简写现在的阴。月:就是太阴。
唐人摹刻秦李斯《峄山刻石》唐怀素《自叙帖》
我们利用这个阴字,讲一下宇宙空间的阴阳概念。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为
“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阴,古作“侌”,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阴”;阳,古作“昜”,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阳”。“侌”字从今从云,意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昜”意为“发散气体”。可见古人是从物质世界的本质——“气体”和气体的“运动”这两个角度定义“阴阳”的。古人不称“阳阴”而称“阴阳”,这与古人的世界起源逻辑有关。其世界创生次序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天地)……。
所谓“无极”即“混沌”,“混沌”即散漫飘荡的水汽。“太极”即圆心,而圆心的出现是和圆周运动的发生同时刻的。圆周运动的主体就是散漫的水汽。散漫的水汽慢慢旋转起来后,逐渐形成为一根中空的云雾气柱,云雾气柱的进一步加速旋转,就在上下两端产生离心力,离心力使得云雾中的轻扬物质上升而形成“天”,浊重物质下降而形成“地”。“天”和“地”就组成了“世界”(请参考百度百科词条“昆仑”)。由此创生过程可知,世界的前身是“混沌”,世界诞生于“云雾水汽的旋转”即“混沌的有序化运动”,而有了天地才有阴阳之分(没有了世界,就等于回到世界的前状态——“混沌”)。所以“阴”在“阳”前。
所谓的阴,《说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系传》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案:这是从天地这一宏观角度论阴阳。天地是古人类所知的最大的阴阳实体。从最大的阴阳实体论阴阳性质,有大阴阳囊括所有小阴阳的意思,也算高明之举。但说不清楚何以阴在阳前,固定地称“阴阳”,而非“阳阴”。难道是先有地后有天?这说不通。只有从天地的起源角度,才能说清楚何以阴在阳前。阳,《说文解字》曰:“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高明也,对阴言也。”案:高者,天也;明者,日也。这还是从天地这一宏观角度论阴阳。
在两千六百年前《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案:这是从宇宙起源角度谈到了阴阳,但不是对“阴阳”一词本身进行定义或解说。道者,导也。导者,向也。当混沌水汽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就等于车辆上了正道,开始向目的地前进了。这种在正道上的有序运动导致了太极的诞生。太极就是“一”,它诞生于混沌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的那一时刻。太极一诞生,随后而来的就是天地的出现。天地就是“二”。天气下降、地气蒸腾,二气相合,其结果就是人的诞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万物生灵,人是万物生灵中最灵者,是它们的总代表。随后世界万物在阴阳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种群和数量的平衡。“负阴而抱阳”表示出了“阴”为“阳”的基础或前提的意思。
阴阳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所谓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
宇宙空间万物中的任何物质,都离不开阴阳。太阳叫太阳,月亮叫太阴。人和动物雄性叫阳,雌性叫阴。万里晴空叫晴天,乌云遮日叫阴天。一片树叶朝向阳光的叫阳面;背向阳光的叫阴面。印章上或别的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纹。镂刻器物上的,也称“阴识”。又如:阴干、阴崖等,阴地:背阳地;阴阳瓦陇瓦房顶的瓦是一行凸面朝下一行凹面朝上交错铺排的。凸面为阳,凹面为阴。阴魂;指人死后的灵魂。阴人:亡灵。阴阳两宅:旧指人住的为阳宅,停放灵柩处或墓地为阴宅。
积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人死后只要阴魂不散,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各种活动。如果你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他就会来找你的麻烦。现在则用来比喻一件坏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其所造成的坏影响尚未清除。或者是坏人已死,但是他的坏作风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仍然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阴阳,即相对又统一,一阴一阳谓之道。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冬酷暑、男女、上下等万事万物,以哲学的思想方式,用归纳法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对阴阳的论述;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充分的论证。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周易、建筑等等的万事万物之中。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国学之本,历朝历代治国安邦治天下都离不开它。阴阳之理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中的阴阳鱼是八卦符号图像。它表示的是阴阳两极。相传为上古伏羲氏所作,而“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何谓太极?“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化再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并不是用来表达太极形象的图,倒是其原名“天地自然之图”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的形象。“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就是古代易学家们对阴阳概念最好、最完备的阐述。这种阐述虽然详尽但过于抽象也过于概括,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以下我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阴阳在数学上的理解,到了十八世纪,科学家们通过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阴阳理论,阴+阳=1;才演绎出来0+1=01从而发现二进制数,二进制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发明,并让计算机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进入各行各业,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工具。二进制的实质是通过两个数字“0”和“1”来描述事件。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等许多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虚拟地描述现实中存在的事件,并能通过给定的条件和参数模拟事件变化的规律。二进制的计算机几乎是万能的,能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完美复制,并且还能根据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模拟在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各种实验。但是,不论计算机能给我们如何多变、如何完美、如何复杂的画面,其本源只是简单的“0”和“1”。
“0”和“1”在计算机中通过不同的组合与再组合,模拟出一个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而后才产生电视电话和移动通讯,卫星的上天,探测器的发射和机器人的制造都没有离开0和1中国发明的阴阳。
阴阳
灶王神的故事
下面讲一个关于灶王神来历的故事。相传两千年以前,阴氏家族中有一位叫阴子方的;他敬孝父母,和睦邻里,事亲仁义至孝,积德行善。某一年腊日早晨,他正在灶台旁升火做饭,看见灶王神露相显神了,于是忙下跪叩拜感恩,并将一只家养的黄羊宰杀了用以供奉。从那以后,阴子方接连发财,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受到这个“黄羊祭灶”传闻的启发,很多人亦都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宰牲祭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腊日“以豚酒祭灶神”的记述,说明这一习俗的由来。由此可见,汉晋南北朝时的腊日祭灶是从先秦两汉时的夏季祀灶蜕变而来;至晚在宋代形成的腊月二十四日祭灶,又是从腊日祭灶流变而来。一直延续到现在,经久不衰。
阴阳人
阴阳人的假两性畸形又可分为“男性假两性畸形”和“女性假两性畸形”两种。我们首先讲女性;“女性假两性畸形”是在同一个人的体内,其生殖腺是女性卵巢,但外生殖器却像是有着男性的性征。此类的患者在外阴部有着发育不良,尤其以阴蒂与正常女性相较是呈特别肥大,严重者会易使人误认为是阴茎,并且大阴唇会左右连合,若有的患者是卵巢发育位置生长于接近外阴部,导致外观鼓胀而状似阴囊,易使人将与连合的大阴唇看成是阴囊一部分,其中有的患者是没有睾丸。此类的患者,出生则具有状似男性生殖器,若无专业的医疗人员进一步发现诊断,易被父母视为男孩来抚养,其发育随时间增长,生理表征逐渐出现喉结、胡须,严重者则呈外观与其它正常男性无异,因此被周围人们误为男性。
男性“男性假两性畸形”,是在同一个人的体内,其生殖腺是睾丸,但外生殖器却象女性的外阴。此类的患者因阴茎发育不良,较与正常男性相较呈现明显的萎缩,犹如女性的阴蒂,又因尿道下裂,造成外观似女性的阴道口,有的患者在阴囊的发育上是外观不明显,若隐匿于体内则为隐睾症症,但有的患者则是阴囊形若女性的大阴唇,因两颗阴囊并未连合且发育萎缩所致。此类的患者出生后,由于外生殖器呈女性的性征,若无专业的医疗人员进一步发现诊断,易被父母视为女孩来抚养,其发育随时间增长,在青春期之后,因患者的发育状况不同而各自有不同生理现象。有的患者是阴茎能够勃起,并具有射精能力,而有的患者则是声音如似女性,但不会有喉结、胡须。通常此类的患者自小视己为女性而生活,在青春期或结婚后,为了追查自己为何没有月经而求诊于妇产科,因此从染色体检验之下,患者才被发现其性征属于男性。
阴阳人的真性;真两性畸形是在同一个人的体内,既有男性睾丸,又有女性卵巢的现象。体内所具卵巢和睾丸皆可有内分泌功能,即体内同时有雌激素和雄激素,但常以其中一种激素占优势。外生殖器多为性别不明,也可能表现为女性,也可能表现为男性,而第二性征的发育往往随占优势的激素而定。如体内雌激素占优势,第二性征就倾向于女性。如雄激素占优势,第二性征就倾向于男性。这种人外阴的尿道上方有一较小的阴茎,下方又有两片分开的大阴唇,在两片大阴唇之间有一小的开口似乎是阴道口,而实际上是排尿的地方。这种真两性人会同时出现男女两种特征,乳房丰满,阴茎可以勃起,有时会遗精,不长胡须。如果作为女性,阴道浅而小,子宫很小,因此没有生育能力。但也曾报道发现有生育功能者。“假两性畸形”与“真两性畸形”不同之处在于:这种人体内实际只有一种性腺,或者是男性性腺,或者是女性性腺。具有男性性腺者,其外生殖器的外观是女性特征;具有女性性腺者,其外生殖器的外观却是男性特征。因而出现貌似女性,实为男性,或貌似男性,实为女性的假两性畸形人。
阴阳人的故事
小眉大眼,喉部还有微微凸起的喉结,同时具有男女的性特征,而身上穿着却是一副姐妹浓女儿打扮。昨天,重庆石柱一对“两性人”姐医院接受检查,准备在判定两姐妹真正性别后,将为她们俩实施手术还回其“真身”。
女孩长出男性生殖器;11年前,石柱青年农民颜建忠家中,大女儿小庆呱呱坠地。不久,颜建忠与妻子双双到浙江务工,小庆则由爷爷奶奶抚养。小庆2岁时,家人意外发现小庆小便的姿势有些异样,于是告知其父母。颜建忠闻讯回家带着小庆前医院进行检查。医生检查发现小庆的外表如女孩子,但其下身却拥有部分男性特征,为“两性畸形”。经过手术后,小庆恢复了女孩子应有的外生殖器性别特征。经过几年的发育,小庆又开始长出男性生殖器。无奈之下,颜建忠夫妻商量后决定再生一个小孩。年,颜家小女儿小华诞生,但让颜建忠夫妻俩失望的是,小华也是生来就具有男女两性生殖器特征。
姐姐温柔妹妹爱玩枪。昨天,记者见到了这对小姐妹。11岁的姐姐小庆比较沉稳害羞,6岁的小华则天真可爱,嬉闹不停。颜建忠称,得知两女儿同为传说中的“阴阳人”时,夫妻俩都没有放弃,一直外出务工挣钱,筹集手术费用。“姐姐温柔些,像个女娃,妹妹就喜欢跟男生耍,喜欢耍玩具枪!”颜建忠称,他们这次专门从河北提医院检查,准备还她们“真身”,不然以后读书结婚是个问题。
10天后判定姐妹真身;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卢根生介绍,这种几率是十几万分之几。而他亲自为姐妹俩进行初步检查时,发现姐妹俩都同时拥有男性和女性的部分外生殖器特征。而两姐妹都拥有浓眉大眼,而且喉部有微微凸起的喉结等男性第二性征。而对于11岁的小庆应该有女性的乳房等第二性征发育,检查时却都未发现。据悉,两姐妹需要住院进行大约10天左右的详细检查,判定姐妹俩“真身”后方可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其中关键点就是对姐妹俩进行性腺性别的鉴定。在确定姐妹俩是男是女和家长愿意变男变女这两个问题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手术。”
阴阳不解释自己广袤,并不影响它伟大包容。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入云端。
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
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并不影响它承载万物。
宇宙不解释自己浩瀚,并不影响它主宰世界。
作者:张树贵
供稿:孙菲
技术:刘畅
编辑:段思蓉
校稿:廖言凤
核稿:彭传红
人事:王梅
联络:李俊
美术:张苏
网监:郭榕
网络:黄子凡
初审:尤颖
统筹:张凌
审核:林燕玉
终审:董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