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体特点
1)体格发育
4~6个月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平均每个月增长~g。身长平均每个月增长2cm。头围在前半年增长9cm。
(2)心理发育
①4月龄~:喜欢看自己的手,竖头稳并能自由转动,开始主动抓握玩具,发出单音,双手轻拍奶瓶;②5月龄~:注视桌面物体,侧翻及靠坐,抓住玩具放入口中,发出元音和辅音的结合,照镜子会笑;③6月龄~:目光追随掉落的物体,会翻身及前倾坐,抓握玩具并能换手,发出“ma……”,认生。
2.基本保健内容和措施
TOMYMOTHER
1)营养与喂养
根据婴儿发育状况和进食欲望,可在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有特殊需要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添加辅食的目的: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改变食物的性状(流质-半流质-软食-固体),向成人固体食物转换;培养婴儿对各类食物的喜爱和自我进食能力。
添加辅食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含铁易消化又不易过敏的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营养包。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它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如果泥、菜泥。
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逐渐增量;由稀到稠,从流质开始到半流质再到固体食物;由细到粗,食物形状逐渐增大以适应婴儿的咀嚼和吞咽能力;由一种到多种,适应了一样再加另一样;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患病时暂缓。
添加辅食不能随心所欲,急于求成,要耐心喂食,不要强迫,一次不成功可多次尝试。
引入新的食物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食物过敏现象。如在尝试某种新食物的1~2天内婴儿出现呕吐、腹泻、湿疹等不良反应,须及时停止喂养,待症状消失后再从少量开始尝试,如仍然出现同样的不良反应,应尽快咨询医师,确认是否食物过敏。对于偶尔出现的呕吐、腹泻、湿疹等不良反应,不能确定与新引入的食物相关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婴儿不适应此种食物而不再添加。
每日补充维生素DIU。奶量充足情况下无需补钙。
(2)生活护理
多给婴儿做被动操和翻身活动,勿抱得太多。婴儿应露出双手,不戴手套,准备合适的玩具,多给婴儿抓握的机会。结合进食、穿衣、盥洗、排便等生活场景对婴儿进行互动与交流,照护人能敏感察觉并理解和回应婴儿发出的信号,这有助于促进婴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3)疾病预防
①预防缺铁性贫血: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逐渐引入富含铁的瘦肉等动物性食物;②预防窒息、跌落等意外事故;③预防接种:4月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3剂和百白破疫苗第2剂,5月龄接种百白破疫苗第3剂,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3剂和A群流脑疫苗第1剂。
(4)早期发展
通过日常的养育活动或游戏活动来促进婴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①4月龄~:追视滚动的球,听不同方向的声音,练习侧翻,俯卧抬胸,主动抓握,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对婴儿说话,玩照镜子游戏;②5月龄~:听各种新奇的声音,练习翻身,靠坐,抓握玩具,结合生活场景和婴儿交流与互动;③6月龄~:寻找掉下的物体,利用床面、地板场景练习连滚翻,俯卧打转等,提供玩具给予换手、抓捏练习,做亲子游戏,如呼唤婴儿名字、找妈妈、躲猫猫等。
(5)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时间为6月龄,检查内容包括①体格测量与评价:主要测量身长、体重、头围。②询问个人史及既往史:喂养方式,乳量是否充足,是否开始添加辅食,补充维生素D情况,有无户外活动,发育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曾患何种疾病或传染病。③全身系统检查:观察婴儿表情和发音,翻身、坐和主动抓握情况,头颅有无畸形,是否出牙,心肺听诊有无异常。男婴外生殖器有无隐睾、鞘膜积液,女婴外阴有无粘连,四肢肌张力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姿势。④辅助检查及其他:发育筛查,血常规,视力筛查、耳及听力保健等。⑤诊治与指导:将体格测量和评价结果及检查结果反馈给家长,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⑥对发育偏离或异常的婴儿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转入高危儿管理系统随访。
参考文献:产后保健服务指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32(0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