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
丸是男人的象征,但也是男人的软肋。除了外伤,还有很多疾病会在睾丸上悄然降临,让男人痛不欲生。
蛋蛋的难言之隐
▼
难言之“隐”的极致可能是隐睾症了,这通常是由于在胚胎发育后期或出生后某侧睾丸未能下降至阴囊所致。不过,物极必反,尽管隐睾症隐到了极致,但却是最容易被患者发现的睾丸异常情况(少了一个甚至两还能保持淡定岂非太极品了……)。
可能出现的问题
▼
不明肿块:睾丸有不明的肿块,初期按压时可能无明显痛感,但会逐渐变大。
不规则状:恶性肿瘤的形状通常不规则,可能造成某侧睾丸特别明显突出。
触感坚硬:触摸睾丸时,肿瘤处硬如石头,按压没有正常弹性,且无明显疼痛感。
下坠感重:自觉阴囊有沈重下坠感,或在下腹部有向下拉扯的感觉,久站或疲倦时可能会出现轻度疼痛感。
总之,出现上述这些症状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症状有可能是睾丸癌的前兆。环法王者阿姆斯特朗就曾罹患此疾。
根据英国癌症研究组织(CancerResearchUK)对英国男性的统计,尽管睾丸癌本身发病率很低(在所有男性罹患的癌症病例中只占1%左右),但在15-44岁的男性中,睾丸癌却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
不过,如果能够在早期阶段发现,95%患者能够完全的康复。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睾丸癌病例的发现都是基于患者自检之后的自我报告,可见睾丸自我检查的重要性。
那么,男人在检查自己的睾丸的时候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何时检查?
▼
检查睾丸常简写作TSE(testicularself-examination),即睾丸自我检查。在介绍检查的方法之前需要先说说男性应该在什么时候检查。
首先,睾丸的自我检查可以从男性青春期之后开始,一般在14-15周岁之后。其次,检查的频率最好是每月1次,这样高频率的目的就是让你对自己的“小哥们”的脾气秉性有个足够的了解,包括大小丶形状以及“摸上去的感觉”,因此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细微的变化,将有可能出现的病情控制在可控阶段。
当然,对每月一测的频率还有点争议,不少医生认为,每月1次的自我检测对大多数人来讲有点过于频繁了。
每月1次的检测可能更适合睾丸癌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病史或者隐睾症的人群,或者有睾丸癌病史的患者。
最后,检查的好时机是在洗澡之后,因为温暖的热水可以使阴囊的皮肤充分的放松,便于进行观察和触摸检查。
轻下手,细观察
▼
尽管不同文献对于睾丸自检方法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方法大同小异,并不复杂。
洗澡时检查
请你将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比成OK的手势;如果刚好嵌入,是正常;一下子塞过去,表示太小颗,表示睾丸萎缩,造精功能有问题;如果硬塞都塞不过去,表示太大颗,可能有肿瘤,要小心!
同时,睾丸的软硬度也很重要,因此,你不要再在乎阴茎的长与短,要注意睾丸的大小丶硬软;太软表示睾丸衰竭,而太硬丶没有弹性,都代表有问题,硬度大概是像,你耳垂的柔软度。
洗完热水澡後检查
站在镜子之前,抬起左腿或右腿,脚踩于一定高度的平台(如椅子)上。
将大拇指放在睾丸的上部,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面,轻轻转动并揉捏抬腿侧的睾丸,
仔细观察感觉有无肿块或硬度异常。
重复这一过程检查另一侧睾丸的情况即可。
检查过程中,正常的睾丸摸起来应该是平滑的,没有肿块,饱满但并不坚硬,并无疼痛感出现。
如果发现了睾丸表面有豌豆大小的坚硬肿块,或是睾丸出现了肿胀肿大的情况,请及时就医,切不可等肿块消失就觉着万事大吉。
当然,不要因为睾丸大小略有差异而大惊小怪,也不必为睾丸高低不同而寝食难安,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情况。
另外,注意不要错把附睾怀疑为肿块。癌变的肿块一般会出现并附着在睾丸的侧面,而附睾上的块状结构可不是癌变细胞。
最后要说的是,尽管睾丸的自检主要是用来预防癌症的,但这一方法对于诊断其他相关的病症也可能有所帮助,比如自检时摸到曲张的静脉团或是见到蔓状扩张的静脉,就可能是由于精索静脉曲张而造成的;突然的睾丸疼痛或是阴囊肿胀则可能是附睾炎或者是睾丸扭转引起的。
想要蛋蛋不忧伤!
平日就要做好保養,
洗浴後涂抹米欧莉儿精质平衡霜,
再穿上北投石负离子健康能量内裤,
兩相加乘的作用,
讓蛋蛋健康又強壯!
?
本文内容及图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