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隐睾 > 隐睾病因 > 125升级农业现代化 >

125升级农业现代化

“125”升级农业现代化

“125”时期是我国农业建设的深入推动期,面临国内外情势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的客观影响,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白癜风有哪些症状,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一直无可动摇。

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业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另外,农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照旧存在。

面对此种情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下简称中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125”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动期,应毫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农业,逐渐由数量增长型农业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25”制约农业发展因素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一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方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食粮等主要农产品(000061)实现了连续增产。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到达53080万吨,比2005年增产9.7;油料、糖料、肉类产量均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农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畜牧业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34上升为2009年的36;优良专用小麦、优良水稻和双低油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另外,我国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也都得到了增强和提高。2009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到达8.75亿千瓦,比2005年增加1.91亿千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到达49。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1。

但是,国内外情势对我国农业发展构成的制约与影响客观存在。包括极端卑劣气候、动植物病虫害、土壤肥力下落、农药化肥用量增加等国内因素和经济贸易全球化对农业和食粮发展带来的冲击等外部因素,都使得农业生产环境日益复杂。

由此反映出的问题也不言而喻。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偏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仍未取得根本改变,农业产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弱势等问题,为“125”期间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咨报告认为,“125”期间,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应以稳定粮食生产为主,不急于寻求增产,给土壤等农业资源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农业投入依然不能放松,重点以强化水利、良种、动植物病害防疫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夯实基础,为将来增产储备能力。

与之相适应的是,要将农业生产重心由“增产”逐步转移到“增产”和“质量”两个重心上来。“125”期间,应当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切实加强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品种、使用方法和用量;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和检查制度,并建立优质优价,劣质重罚的赏罚体系。

另外,“125”期间,我国应更加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利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另一方面要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

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确切转变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转向

重质、多元、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与企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吴敬学向本刊解释道: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广义上是指农业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现代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向科技密集型发展方式转变。具体而言,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单纯寻求数量转变为保证数量、重视质量的发展方式,第二,由单一农业功能转变为多元化的农业功能,第三,由牺牲环境、不可延续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勤俭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中咨报告对此提出了明确建议。1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推动食粮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构成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其次,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国内外竞争力为目标,建设若干兼具优势与特点的农产品产业带,引导资金、加工、流通、储运等资源向优势产业区聚集。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再次,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各种形式、覆盖全程的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增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最后,加快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建设。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和自然休耕相结合,加强土壤等农业资源的休养生息和生态保护;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建设以沼气、太阳能、农业生物质能源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以沼气和食用菌等为代表的循环农业,推动农业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再生化和资源化利用。

另外,中咨报告还提出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省)区建设工程。在全国食粮主产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业大省,在对其增加投入的同时,从强农、惠农、护农等方面制定综合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改革措施,努力探索经济高效、产品安全、功能多样、资源勤俭、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现代新型农业,力求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获得新突破。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dqq.com/ygby/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