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温度直线下降,小医院排队都排到门外了...而小邦小时候去医务室接种疫苗,(回复数字:查看为什么疫苗接种后要在门诊待够30分钟)爸爸就总是告诉我:“打针就像被蚊子叮,一点都不痛..这种与事实不相符的话术,不但无法安慰,还让小邦有一段时间非常害怕蚊子...
儿童胸腔加护医学科主任
吕立也观察到,以下四个孩子看诊的错误引导,会让很多小病患在医疗过程中产生恐惧,甚至会对成年后的身心及人格造成阴影↓↓↓↓错误1:告诉孩子打针不痛几乎没有孩子会心甘情愿接受打针抽血(回复数字:查看孩子疫苗的接种手册),而大人与其说不痛,就像被蚊子叮一下,让孩子打完针后更受挫,不如使用客观的描述方法,让小孩先有心理准备,不至于过度恐惧。例如:
打针会刺刺痛痛的,有点像被自动铅笔扎到的感觉以致于打完针也不会感觉落差太大。此外,家长可透过分龄的方法,引导孩子了解打针过程。
6岁以下的孩子
这个阶段孩子的专注力和理解力有限,可透过工具或绘本来解释打针。
蒲蒲兰绘本馆:我才不怕打针!
台湾天下杂志社:打针才不可怕呢!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医院!
例如孩子明天要去打预防针,前一天先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当医生,玩偶当病人,让孩子知道打针的过程,并讲解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可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6岁以上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成熟度,可直接口头说明打针过程,如果还是拒绝,可使用上述的角色扮演方式,从旁观察孩子与玩偶之间的模拟过程,如果发现某个阶段孩子会特别紧张,可能就是最害怕的环节。
例如有的孩子拒绝替玩偶绑止血带,因为他觉得手会麻、不舒服,家长可针对孩子最抗拒的环节给予适度解释,让孩子理解进而接受。
错误2:看牙不准动,孩子只会更抗拒现在的孩子经常乱吃甜食,导致牙齿经常被蛀牙侵蚀,而有些孩子则是在换牙的时候不注意,导致需要去牙科戴牙箍。(回复数字:查看宝宝护牙完全手册)所以儿科的牙医诊室也是人满为患...
因为看牙医必须躺在诊疗椅上,这个姿势会让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再加上孩子要眼睁睁看着各种仪器进入嘴巴,却看不到究竟要干么?许多孩子听到看牙医就躲远远的。
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看儿童牙医,可以先用绘本讲解看诊过程,降低孩子的焦虑。
文轩YOYO绘本馆:去看牙医
明天出版社:鳄鱼怕怕
王子公主成长系列:我不要看牙医
另外,治疗牙齿过程免不了痛,家长可给予正面回馈。例如拔牙后,父母可以说:
刚才真的很痛,我以前拔牙也很害怕,但你表现得非常好,比我还勇敢。最好不要用责备或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更压抑恐惧,孩子在治疗过程中有情绪反应,这是正常现象,一味制止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如给予正面回馈来增强信心。
错误3:孩子动手术,爸妈比小孩更失控看着孩子被推进开刀房的那一刻,再坚强的家长都会忐忑不安。一般儿科常见的手术,包含割盲肠、中耳积水放软管、割包皮与隐睾症等。(回复数字:查看男宝小丁丁手术的经历分享)
首先,孩子动手术,爸妈一定要先冷静,才能适时“稳定军心”。虽然每种手术都很复杂,但家长只需提供适量的讯息给孩子,也就是麻醉后的手术内容可完全省略。
建议家长先从医护人员那边获得相关医疗资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动手术?手术完可以有什么帮助?此外,根据临床经验,
孩子动手术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麻醉后,会不会从此醒不过来,可以带着孩子平常喜爱的物品或玩具放在孩子身边以做安慰,并且请孩子放心,相信麻醉医师的专业技术,父母和喜爱的物品、玩具会在病房等着孩子清醒。
错误4:就医阴影深,不知该如何破解部分孩子本身已有不好的就医经验,家长可以和孩子好好聊聊,借此发现最不能接受的环节,或最讨厌的经历,(回复数字:原来孩子知道害怕其实是在成长)进而解开孩子心里的结。
虽然父母照顾孩子的方法,多半來自自身经历,但每个人顾虑的点却不尽相同。
有些孩子其实不怕打针也不怕痛,但讨厌父母每次都会把他的眼睛遮住,沒有安全感;
有的不喜欢看诊台上的灯;有的在治疗前一定要听到医生先喊一二三,才能安心;
还有孩子抱怨:医院都恨紧张,会把我抱很紧、很不舒服。
建议父母找個时间和孩子好好聊天,可能发现自己从来就没想过的答案。
(图文由小邦编辑整理,转载请先联系小邦)
欢迎各位辣妈达人将自己的育儿妙招,海淘经验分享给大家!
投稿邮箱:peijun.li
fumubang.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