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狗狗做绝育,是每个铲屎官都要面对

是否给狗狗绝育,是养宠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横亘在大家心里的一个结。翻过资料,咨询过医生,也和众多宠主交流过,最终,还是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答复。随着养狗年限的增加,对于狗狗绝育的相关知识和看法,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下面将和大家一起,从绝育后的好处,坏处以及激素改变后带来的相关影响,作全面分析,综合得出最终结论。

图片来源网络

绝育后的好处:

针对公犬

避免睾丸肿瘤及睾丸癌

睾丸肿瘤及睾丸癌常见于6岁以上的成年公犬。通过绝育手术切除公狗的睾丸,睾丸肿瘤的风险几乎为0,在没有绝育的公犬中,尤以隐睾的公犬发病几率更高,据兽医临床数据统计,公犬隐睾比普通公犬发生睾丸肿瘤的几率要高出3到5倍。如果自家狗狗的睾丸不在阴囊中,建议,无论如何都要进行绝育。

避免前列腺肿大以及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肿大及肿瘤常见于7岁以上的公犬。发生以后,公犬会表现出腹部疼痛,排尿困难,甚至出现尿中带血现象。通过绝育手术,去除睾丸,雄性激素便不会再分泌,使前列腺体自行逐渐萎缩,从而可以杜绝前列腺炎症或者腺体肿瘤的发生。

图片来源网络

针对母犬:

避免子宫蓄脓

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母犬发生子宫蓄脓的年龄段分布,没有特别的规律性。自母犬性成熟以后,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假如进行了子宫与卵巢切除,子宫蓄脓的发病几率当然为0。生育的次数越多,子宫蓄脓的几率越小,如果想要减少子宫蓄脓的几率,要么让母犬绝育,要么让母犬持续生育。关于这点,如果不打算让自家狗狗生育或者持续生育,建议,尽早进行绝育手术。但最后怎么选择,看铲屎官的决定。

避免子宫内膜炎症

发情期间,母犬通常食欲不振,抵抗力降低,加之生殖系统,在发情期间,会充血肿大,产道扩张,比较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同时交配或分娩行为,都会增加继发性子宫内膜炎的几率,绝育后,子宫没有了,自然发病几率也就不会有。

避免卵巢囊肿

母犬持续每年两次的发情,都会增加卵巢囊肿的几率,目前大部分的绝育手术,都采取的是一种叫OHE的手术,即卵巢子宫摘除术,绝育会将卵巢及子宫同时切除。绝育后与子宫及卵巢相关的疾病,尤其是恶性,就不会存在。

减少乳房肿瘤发生

乳腺肿瘤常见于6岁以上中老年犬,目前诱发乳腺肿瘤的原因源自于母犬的性激素分泌,从而导致母犬乳腺增生。狗狗在反复发情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组织器官的病变。绝育切除卵巢后,就减少了发生乳腺肿瘤的可能。

图片来源网络

绝育带来的坏处:

绝育后容易发胖,会使狗狗血质平衡及激素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提高,尤其是心脏血管瘤的罹患几率会提高.8到2.5倍,甲状腺功能减退几率提高3.2倍,老年犬认知障碍几率提高约2倍。(相关数据来源某兽医临床统计)

对未达到体成熟的狗进行绝育手术,不论公犬母犬,罹患骨癌,髋关节发育不良,韧带易断裂或者产生尿失禁疾病的几率都会提高。

图片来源网络

绝育带来的变化:绝育会改变犬只体内激素水平

改变激素后的正面影响

大部分情况下,绝育会使宠物的性情更加温和,更加利于与人相处,不再分泌性激素以后,母犬不会出现生理周期及经血,很少再出现性情暴躁和情绪焦躁现象,不再会吸引公犬的尾随和骚扰。而公犬的性情,也会变得更加温顺,不再吃醋好斗,碰到母犬不容易焦躁不安,领地意识降低,抬腿留尿的次数减少。

改变激素后的负面影响

大多数狗狗绝育后,变得慵懒不爱运动,容易发胖。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同等条件下,绝育和未绝育的犬只相比,绝育后引发肥胖几率会增加3到3.5倍,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欢乐是条狗

综上所述对比分析:

小结:公犬绝育以后,减少了睾丸及前列腺的风险,但是增加了甲减及老年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几率,公犬在绝育前后对比来看,绝育对公犬而言更多的是对公犬行为约束和控制的好处。如果宠主有能力对公犬行为进行训练,约束和校正,可以选择不绝育。

对于母犬而言,从绝育前后发病类型来看,绝育后的疾病种类发病几率,远低于绝育前的几种发病几率,比如子宫蓄脓发病要高于甲减和老年认知障碍的几率,对于母犬而言,绝育的好处大于不绝育。只要不是比赛犬或者需要持续繁殖犬,建议,最好做绝育。

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狗狗的健康状况,通过利弊,综合分析,最终做决定。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探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dqq.com/ygby/1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