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未绝育的超过5岁的公狗都会发生前列腺肥大的情况。63.4%的公狗会患前列腺增生,而这种病会增加前列腺炎的机率。有些狗会因此出现排尿或排便困难的现象。绝育会根除前列腺增生的疾病。
行为方面龙体安康、长命百岁1.减少攻击行为从生理原因来说,雄性激素在攻击行为的养成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缺少了雄性激素的刺激,绝育后的公狗不管是对人或是对其他公狗的攻击性会有一定减少。通常在一岁之前绝育效果最好,之后随着年纪增长,绝育并不会对减少攻击行为有太大帮助。2.可以减少狗狗抬腿尿尿次数未绝育的公狗受睾丸素影响,喜欢到处抬腿尿尿以记号其领地,在公狗的意识中,尿得越高,在其他狗面前就越有权威。三步一闻,五步一抬腿。虽然,绝育后的公狗依然会抬腿尿尿,但他对这件事不会再那么“着迷”,次数会减少。3.淡化狗狗领地意识,改善其侵略性当然,如果狗狗本身就有大胆倔强的脾性,或是基本运动量没有得到满足,或是没有经过正常社交的训练,光靠绝育是不能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4.可以降低被其他公狗袭击的风险绝育引起荷尔蒙变化,进而引起气味淡化,会减少其它公狗对它的“注意”。5.可以提升狗狗专注力未绝育的公狗总会把大量精力花在注意其他狗狗身上,要么找“老婆”,要么找对手。绝育配合适当训练,就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点。6.让公狗在母狗周围时不再过度激动公狗在母狗尤其是发情中母狗附近时会异常激动,它们往往会不顾一切的呜呜直叫,流口水,乱冲,有时甚至会“离家出走”。绝育能改善这些情况,而且大幅度降低公狗在母狗发情期走失的意外。7.可以改善骑跨行为骑跨,是我们认为的一个尴尬事,抱大腿、抱玩具、抱枕头、抱公狗、抱母狗……公狗在绝育手术后,骑跨行为会相对减少。在一岁前进行绝育,降低骑跨行为效果较好。狗狗几岁后才绝育,不会有明显变化。8.从某种程度上能减少情绪焦虑公狗它们没有固定的发情时间,只要闻到发情期间的母狗,就会开始发情。它们发情期间会表现地狂躁不安,而且憋在身体里这种“能量”会从其它通道爆发出来,比如吠叫、乱啃咬、攻击行为等等。当然,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公狗绝育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1狗狗易肥胖绝育会引起机体内激素浓度的改变,间接引起食欲升高,采食量增加,导致肥胖。主人应该在狗狗绝育后控制饮食,适量安排运动。2增加了患血管瘤的风险对于血管瘤并没可靠资料显示它的常见致命率和易发高危品种。但血管瘤相对于未绝育公狗患睾丸癌,机率更小。3使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机率增加减退症会导致肥胖,嗜睡,脱毛,但这些症状可以通过日常甲状腺药物控制。4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概率增加5增加对疫苗不良反应的机率不管狗狗有无绝育,在进医院规定时间留院观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6不能参加狗展公狗绝育最佳年龄事实上,最佳的年龄对于不同个体是不一样的。由于绝育手术会影响狗狗正常的荷尔蒙分泌,因而影响发育。而且,有资料说明,在幼犬骨头停止生长之前做绝育手术的话,会推迟骨头停止生长的年龄,导致骨头比正常的长.髋关节发育不良和前十字韧带断裂是大型犬容易患的疾病,在5个月前绝育会增加患这种病的几率。所以建议大型犬至少在6个月之后再做绝育手术。若绝育是为了改变狗狗某些行为,最好在一岁前进行绝育。美国对于狗狗应否绝育的问题表现地比较客观中立,多数宠物行业人士他们更倾向于根据宠物的个性来对待。对于阉还是不阉,各有利弊。其中轻重,只能主人根据狗狗个体情况和自身情况进行权衡选择。对于公狗绝育,以下问题也许有助于你做出仔细思考:1.是否有过度尿尿划地盘的行为?2.是否攻击性很强(对人,对狗)?
3.是否脾气倔强,很难控制?
4.是否总是把大量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其他狗而不是主人身上?
(如果有上述问题,则应该立即开始训练,如训练不能纠正这些恶习,则可以考虑绝育。)
5.狗狗是否有隐睾?
6.你是否能保证控制狗狗的行为,保证它不会意外与其他母狗交配制造更多无序生养的流浪狗?
动物的特质都是与生俱来,跟绝育与否根本不相干。欧美很多工作犬都是绝育过的。看到这里,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下自己家的狗狗,从健康和行为方面综合衡量,是否需要为男狗狗“把根留住”?
苏州市小动物保护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