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观众的舞台,却有最美的舞姿最

对于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生来说,一声感谢,一份理解,就是他们最想要的勋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医者·最美瞬间”随手拍特等奖《最美站姿》主角姜瑞医生。

11月4日,“医者·最美瞬间”随手拍活动完美落幕,其医院参赛照片《最美站姿》荣获特等奖。照片里的主人公是该院泌尿外科医生姜瑞,他的身高近1.8米,去年秋天,在给一个4岁小男孩做手术时,为了手术视野更清晰,他采用“大八字”这种特殊的站姿进行手术,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

“大八字”站姿手术一小时

如果不是看到自己的照片,姜瑞已经忘了当时的情景了。身材高大的姜瑞回想起当时发生的一幕,

“那天正在进行一台儿童隐睾手术,手术床已经升到了最高,但仍然不能方便地进行手术,如果低头弯腰太多可能会影响对手术视野的观察,手术操作也不方便。于是就很自然地站开双腿,形成了‘大八字’站姿。手术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叉开双腿站了近一个小时,直到手术结束。”

虽然姜瑞根本没注意到自己的站姿,但是这一幕却给其他工作人员心里带来了触动,并且随手拍下了这个细节。

一台手术结束又要开始下一台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站姿让人很难受,时间长了两腿酸痛麻木,但手术结束医院麻醉科医生沈文理询问姜瑞感觉如何,他却很淡然地说,只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

沈文理医生经常遇到姜瑞医生的地方就是在手术室,每天,护士将手术病人从病房接进手术室,打针吊水,准备手术器械,同时麻醉医生根据手术类型进行不同的麻醉操作,之后就轮到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每一台手术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协作下才能顺利完成,外科医生进行手术,麻醉医生看护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手术室护士配合操作,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手术室内的气氛通常都是紧张的,大家的神经都绷得很紧。手术室里,沈文理与姜瑞只有等到手术结束、病人苏醒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两人才能稍微松一口气,然而这时候往往下一台手术已经在手术间门口等待着了。

多次收到患者赠的赞扬锦旗这样的场景在手术室,24小时轮番上演着。据了解,姜瑞医生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在大学时期是学生会的副主席,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了学校爱心社的社长,一直以来就乐于助人、富有爱心。毕业后继续攻读了研究生,并以优异的医院。

同事们介绍,工作中的姜瑞医生,对待患者热心细心,经常能够在病房里看到他和病人或家属交谈的身影。他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一边帮助病人治疗身体上的伤痛,一边还千方百计节约治疗费用,曾多次收到患者赠与的赞扬锦旗。有一次,一位五保户老人因为欠费不能继续治疗,姜瑞医生果断地帮忙垫付了医疗费,让老人家顺利痊愈出院。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手术室是其最主要的“战场”,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病人随时得进入手术室做手术。

姜瑞说,再苦再累,但只要想起刚进大学学医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想起“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责任,想起病人及家属的一句“谢谢”,一切就都释然了。

“医者·最美瞬间”随手拍活动部分获奖作品展示特等奖

最美站姿

▲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姜瑞,身高近1米8,去年秋天,在给一个4岁小男孩做手术时,为了手术视野更清晰,他采用“大八字”这种特殊的站姿进行手术,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沈文理摄)

一等奖

两名

平凡医路

▲护士鞋的纤柔,砥砺出超乎钢筋水泥的坚韧。这条路上的人说不出成功,也无所谓成功。然而成就总是有的,正如这条职责与辛勤踏出的美丽曲线,散落了无数洁白青春的快乐、忧伤以及由此发散的健康和美丽。蚌医院肿瘤妇科治疗室。这条路,俞春风走了天,彭正燕走了天,杨艳梅走了天,李雪走了天,刘雅岚走了11天……(韩骁摄)

霓裳铅衣舞

▲穿着15公斤的铅衣,每次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这样的手术蚌医一附院的官建中主任每天要做2—3台,每年要做—台……背负沉重的铅衣,挥洒如雨的汗水,舞出了医者最美的旋律。(韩津淮摄)

二等奖

四名

放进口袋的双手

▲年8月18日凌晨,医院手术室,90后护士姚娟在手术过程中因体力不支突然倒下,在倒地的那一刻,为了防止术中双手污染,保护患者手术安全,她下意识地将双手插在了手术衣口袋里。巡回护士左阿燕立刻跪地开启了一瓶葡萄糖水喂她。(邢侠、江蓓蓓摄)

衣背

▲7月6日中午12点,当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放射介入科李兵主任脱下30多斤重的铅衣时,脸上全是汗水,前胸及后背的衣服早已被汗透。从当天8点开始,李兵穿着铅衣,连续做了8台手术,直到中午时分才喘着粗气脱下铅衣,走出手术室。放射介入科手术有辐射,李兵每台手术都要穿30多斤的铅衣,每场手术都是又闷又累,汗流浃背。(施磊、张怡摄)

守候

▲安徽“十佳医生”刘洪涛的患者都是尿毒症病人,由于手术特殊,从取出供肾到植入受体体内,必须尽量缩短供肾缺血时间,所以手术从供肾切取、供肾修整到供肾植入受体需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中午常常不能吃饭,对手术者的身体、心理都是考验。术后由于极度疲惫饥饿,其他工作人员包括他的助手都已离开休息,一整天都没喝几口水的刘洪涛依旧独自守在手术台旁,等待患者苏醒,并亲自将他推出手术室交给家属。(黄歆摄)

跪地手术

▲年10月,医院手术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总医师侯晓燕跪在地上给急诊病人取食道异物。患者误吞鱼刺多日,当天突然咽痛伴明显发热,情况危急,由于异物在食道角度十分独特,为便于异物取出,侯晓燕跪在床前进行操作。(赵婉摄)

三等奖

六名

凝望

▲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当你用慈爱的眼神注视婴儿的眼睛时,婴儿也会注视你的眼睛,对视中传达了一种爱的情感,会产生“心和心的呼应”,这样的眼神会使婴儿情绪稳定,心灵得到安慰。蚌医一附院PICU的护士利用给新生儿患者洗澡的时机,透过对患儿身体的抚摸、眼神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慈母一般的关爱,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王丹烽摄)

无影灯背后的身影

▲在医院外科楼17楼产科,正在进行合肥市首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手术,因为产妇胎盘血管复杂、异常、弯曲,需要辅助介入手术减少出血量,手术难度大,需要不停地调整无影灯的位置,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手术室巡回护士温芳双手托起不止1米8高的无影灯,坚持了4小时,直至手术完成。此时,她已双臂麻木满头大汗。(吴宝玉摄)

临产护士的坚守

▲7月5日晚8点,再有半个月就要生产的合肥市二院血透室护士徐卫红还在值小夜班,连续为上一个班次的透析病人护理治疗2个半小时以后,因为怀孕双脚已经浮肿,趁着病人开始血透的短短间隙,她搬了把椅子,来到隔壁的护士值班室,把浮肿的双脚翘到椅子上,一边进行血透治疗单的记录,一边让双脚休息一下,缓解一下浮肿带来的不适。(叶纲摄)

穿病号服的医生

▲医院骨一科主任杨祖华,从医30余年,爱岗敬业,德艺双馨。他经常带病工作,坚守岗位。肾癌术后,又患有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长期忍受疼痛及行走不便,就在年6月1日准备接受手术的当天,还在办公室坐诊了一上午,才进入手术室接受颈椎手术。他在术后第四天就身穿病员服,忍受着巨大疼痛,带着还未拔除的伤口引流管从病房走入了办公室为病人看诊。(张晓玲摄)

帅哥护士的柔情

▲早上8点多,不满16个月的宝宝将要进行手术。远离妈妈怀抱的小宝贝,又到了陌生的环境,害怕地不停地哭闹。医院手术室护士李丙富抱着、扛着小宝贝,哄他,逗他,帅哥护士温柔的安抚,让宝宝的情绪渐渐平静,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叶新敏摄)

老专家的济世情

▲我省著名专家徐荣楠教授已经90多岁了,行动已不方便,但他依然心系患者,至医院参加集体查房和病例讨论会,图为病例讨论会刚结束,别人已经完全放松准备离会时,徐教授仍然与另一位老专家对一疑难病例进行仔细研判。(黄歆摄)

转载声明:凡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稿件,请注明出处。

主编∣陈旭责编∣徐蒙蒙许梦云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dqq.com/xgyy/4095.html